敏捷开发

Posted by ooftf on April 12, 2021

相关资料

  • 百度百科

    为什么会产生敏捷开发

    传统开发模式存在以下问题

    1. 开发周期长,使得开发过程难以预期,无法按照计划进行交付
    2. 由于无法按照计划交付,无法得到可交付成果,会产生沮丧感,无法得到成就感

      什么是敏捷开发

      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,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,并分别完成,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。

      关键词:短周期,处于可交付状态

      为了做到敏捷开发我们能做到什么

    3. 控制需求大小,使每个需求开发尽可能保持在可控范围内
    4. 主张简单,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案,不要过分构建,只要基于现有的需求进行构建,日后需求有变更时再开重构这个系统;(要有这样的勇气 )
    5. 拥抱变化: 开发方式尽可能的能拥抱变化,比如某个需求的推迟不会影响其他需求的发版。类似于需求组装的形式,各个需求之间尽可能的独立,不会相互产生印象
    6. 有目的的建模,在建模之前要了解为什么建模,为谁建模,如果连这些都不了解,最后的产出物很可能和需求方产生误差。例如,如果你是为维护人员建立模型,他们到底需要些什么?是厚达500页的详细文档才够呢,还是10页的工作总览就够了?你不清楚?去和他们谈谈,找出你想要的。
    7. 快速反馈

      从开始采取行动,到获得行动的反馈,二者之间的时间至关紧要。和其他人一共开发模型,你的想法可以立刻获得反馈,特别是你的工作采用了共享建模技术的时候,例如白板、CRC卡片或即时贴之类的基本建模材料。和你的客户紧密工作,去了解他们的的需求,去分析这些需求,或是去开发满足他们需求的用户界面,这样,你就提供了快速反馈的机会。

    8. 软件是你的主要目标
  • 软件开发的主要目标是以有效的方式,制造出满足投资者需要的软件,而不是制造无关的文档,无关的用于管理的工件,甚至无关的模型。任何一项活动(activity ),如果不符合这项原则,不能有助于目标实现的,都应该受到审核,甚至取消。
    1. 轻装前进
  • 一个开发团队决定要开发并维护一份详细的需求文档,一组详细的分析模型,再加上一组详细的架构模型,以及一组详细的设计模型,那他们很快就会发现,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不是花在写源代码上,而是花在了更新文档上。

    宣言原则

    1. 最重要的是通过尽早和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满足客户需要。
    2. 我们欢迎需求的变化,即使在开发后期。敏捷过程能够驾驭变化,保持客户的竞争优势。
    3. 经常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,从几星期到几个月,时间尺度越短越好。
    4. 业务人员和开发者应该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始终朝夕在一起工作。
    5. 围绕斗志高昂的人进行软件开发,给开发者提供适宜的环境,满足他们的需要,并相信他们能够完成任务。
    6. 在开发小组中最有效率也最有效果的信息传达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。
    7. 可以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主要度量标准。
    8. 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开发。出资人、开发人员和用户应该总是维持不变的节奏。
    9. 对卓越技术与良好设计的不断追求将有助于提高敏捷性。
    10. 简单——尽可能减少工作量的艺术至关重要。
    11. 最好的架构、需求和设计都源自自我组织的团队。
    12. 每隔一定时间,团队都要总结如何更有效率,然后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。